中国竞彩网

图片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不 离 初 心 —— 再 说 马 长 江

时间:2017-07-21 来源:党群工作部 点击:

不   离   初   心

         ——再说马长江

杨宗礼

(2016年6月)


    时间过得真快,我与马长江相识已整整十年。记得2009年,院报创刊,我写了《我们的董事长》的短文,谈了我们相识过程及我对这个人的初步认识,时间又过了7年,又经过了许多事,期间意见相左,看法相砥有之,但中国竞彩网的是彼此温馨地倾诉倾听、谈天说地。他开玩笑给人说,“我与杨校长像一对情人,几天不见就想见,其实,见了面并没有多少正经事要说。”对此,我亦有同感。人与人,相识容易相知难,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观景,看人怕是另一番光景了:“欲知道人真道行,只宜身在此道中。”不共事,不在同一个局中砥砺,难相知。我与马长江十年相识、相交、相知,都离不开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这件事。
 

(一)

    2010年8月,我邀请原国家教育部职教司司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杨金土先生来学院指导工作。杨司长是位资深职业教育专家,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著述颇丰。临走的前一天,他深有感触地说:“多年来,我都在寻找真正做教育的企业家,很遗憾,至今还没找到。我在运城待了四天,发现马长江似乎是我要找的企业家。长此以往,马长江可能成为未来中国职业教育的陈嘉庚。”杨先生的评价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激励着我,虽年高无用,还不辞初衷,不离不弃,陪伴着马长江这个人和他要做的这件事。
    新中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已走过三十多年历程。上世纪末,高等教育资源紧缺,在“放活”与“扩招”的大政策背景下,一批有教育背景和教育情节的社会人士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办民办高校,很快发展起来了。到本世纪初,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开始投资高校,与前期“滚动发展”不同,他们多数走“高投入、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学路径。马长江是这批企业家中的一员,从此他走上了教育之路。
    投资教育容易,办教育难。记得2006年四月下旬,长江邀我当院长,我就给他说过,“教育,不是赚钱的事情,想赚钱,干脆别投资教育;办教育很难,几十年也弄不出多大名堂。”长江说:“我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换一种活法。我要把教育作为我人生的终结,我不信这个人生句号我画不好!”至今,长江的这句话,还言犹在耳,而岁月已过去十年。
    办教育不是为了赚钱,但离了钱教育也只是空谈。到目前为止,学院已投入十三亿元,每年平均一个多亿。万人大学所需的教学、生活、实验实训,与社会活动等功能基本形成。这种投资力度,在新建民办高校并不多见。在两次经济危机和经济下行的大社会背景下,实现这样的投资,其难、其困是可想而知的。在遇到障碍时,长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离初心!”他说:“聪明的人可以看透一切,懂得如何权衡利益得失,因为聪明,也最难守住自己的初心。我是一个笨人,只知道憨憨摸着一条路,不离初心。”研究教学矿井项目投资时,我担心投资太大,影响其它教学项目,他说:“对商家来说,有时候赔本的生意也得做,况且这不是生意,关乎到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花多少钱也值。钱的问题你们别熬煎,我来想办法”。最终两年投资两亿多,建成具备年产300万吨生产能力的教学矿井,其规模和技术含量、行业培训实训服务能力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2016年6月24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规模最大的教学矿井’。可为全国许多煤炭院校和一些大型煤炭企业提供培训服务,成为国家级煤炭安全实训基地和国赛基地。教学矿井建成后,影响力不容置疑,但仍有人不解地问:“投资这么大,值吗?成本何时能收回?”长江总是严肃地回答:“值!人的生命是最大的成本!这个项目凝聚着血和肉的教训!煤矿为什么安全事故不断?就是规范的安全技术培训缺失,只顾产量、产值,不顾人。敬畏生命,是做这个项目的出发点。教学矿井项目是对失去生命的煤炭兄弟的庄严祭奠!”简单的话语,振聋发聩!由此,我似乎看到了这个貌不惊人的煤老板的内心世界。
    民办教育是利用社会资本发展起来的。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而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是对生命成长的期待。民办教育要搞好,必须警惕办学目标的异化,克服资本的逐利性。带着逐利的目的进入教育,是资本的歧路,更是教育的悲哀。在一次民办教育会上,碰到一位与我相熟,学校办得很有声望的老板。我说“你的学校办得很有名堂嘛!”他说:“什么名堂!你们是办教育的,我是在做生意。”他说的是实话。马长江经常说,办教育不能离开教育之规,利用教育逐利,实质是在糟蹋教育。永不离初心,永不离目标,是马长江在教育之路上前行的动力,也是学校发展初显曙光的秘诀所在。长江说不离初心,我理解就是要真办教育,办真教育。
 

(二)

    是否真办教育,办真教育,关键要看办学过程。民办高校特别要看董事长、校长用何种思想处理办学中的基本关系和问题,走什么样的治理之路。
    马长江走的教育之路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前期,他以董事长的身份,专注学院建设重大投资决策,很少涉身具体治理层面的问题。学院进入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阶段后,他发现,尽管学校架子搭起来了,社会声誉尚可,但根基不深,主干不稳,在治理层面存在行政化、形式化的倾向,有摇摆脱轨的隐患。从此,他开始关注学院治理,在经过一年过渡期后,去年八月,正式接任院长,直接主持学院日常工作。世界上的事情,历来一种做法,多种说法。对这种变化,社会和学院内部是有不同意见的,但长江不为所动。一年来,他坚守“植根”的治理思路不动摇,开口动手都在“基因”上作文章。
    学院初创时,缺少学术管理骨干,学院领导层几乎全部是外聘的老年人,在相对人才缺乏的地市级所在地办学,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在学院“打桩”阶段,这批老年学术与管理骨干起到了“奠基”性的贡献。长江经常说:“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青年骨干在进步成长。靠“老人治校”、“老人办学”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他提出了“用进步促发展”的治理思路,着力培养青年学术骨干和管理骨干。2015年夏,在调整中层管理机构的同时,采用竞聘上岗的办法,大胆起用了一批中层业务和管理骨干。年底前,对学院领导班子结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长江经常对我说:“我要把学校的事当作社会的事去做,我的团队人员要把学校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做。”这应是马长江培养队伍的目标和初心。
    在治理层面,长江始终盯着学生,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影响学生成长中的重点问题。为了解决学生校外上网的问题,特别是夜不归宿的问题,他亲自分管学生处的工作,制定相关制度,从教育和督导两方面推动落实。目前,这项被称为高校管理中的“第一难事”,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高校治理的核心是教学治理。长江始终强调教学治理的关键是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目前高校在管理体制上,是一个从学生到院长由下而上金字塔式的层级依附结构。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变眼睛向上为眼睛向下,把工作重心放到教与学的结合点上去。在这个点上,去体现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效益。为此,学院本学期启动了“教师治教治学”工程,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系统,其效果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体现。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长江提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不同而成、不同而立”的理念。强调要“尊重差异化,避免同质化”,在多元(不同)的基础形成合力,“把不同的调子‘和’在一起,使之成为一支既动听又有育人效益的优美的曲子”。
    长江在探寻不同的教育治理之路时,“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善于独立思考,特别是在办学目标、指导思想等重大问题上,敢于质疑现成的理念,往往有灵光一闪的新东西。如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他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他认为教育不应完全为当下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未来负责,应用技术类的高职教育是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高等教育类型。“以就业为导向”强调高职教育当下责任,而忽视未来责任,有失偏颇。正确的提法应是“以实践为导向”。类似的思考,未必严谨准确,但对一个初涉教育的企业家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民办高校市场化倾向,在招生环节上尤其严重。有些学校在生源压力下,甚至通过中介招生,用钱买学生,给民办高校的社会声誉造成极大地伤害。长江多次对这种办学行为进行抨击,认为这是自毁门庭!我们必须坚决杜绝。他强调,招生行为是教育行为,要为社会和学生负责,不能骗学生,不能用钱买学生,不要误导学生,而要用服务质量来吸引生源。
 

(三)

    在学院基础建设中,马长江最重视学院的文化建设与发展。2006年8月召开了以原教育部职教司副司长朱传礼为组长,全国18位职教专家参加的学院发展论证会。会上,作为学院董事长的马长江,突出强调了学院文化建设。“做学合一,厚实融通”的校训获得参会专家肯定。现代大学文化是一个由校训、办学理念、愿景、校风、教风、学风等组成的文化体系。在诸多文化因素中,长江最重视校训和办学理念。他认为这是学院一以贯之的文化根基,不仅强调学院文化要“言达”(准确的文字表达),更强调“行达”(行为传统形成)。快十年了,他不厌其烦,言不离宗,每会必讲,每讲必有新层次和新角度,他善于从文化的高度,剖析学院办学的有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去年九月,学院景观大道竖起了两块巨石。靠近大门的是办学理念石碑,长约6米,高约3米。正中央是校训石,长约9米,高约3米。这两块巨石是专门从泰山拉回来的,可见长江对校训和办学理念的重视。校训石碑立起后,除正面要刻“做学合一,厚实融通”校训,长江嘱我写一篇“校训解义”的短文,刻在校训石背面。对此,我诚惶诚恐。校训,特别是中国高校的校训,大多是宏阔的办学指导思想表达,正因为宏阔,往往见仁见智,会有各种层次和角度的解释,这也是校训的文化价值所在。我担心刻在校训石上的解义短文,限制人们的多元理解。二是我的水平不高,怕写不好。在长江的多次鼓励下,勉为其难。成文期间,我与他多有交流推敲,他把收集到的意见也及时反馈给我。
    与马长江长期接触交流中,我发现,作为践行者,而非文化学者,他对学院文化的思考,是从“自悟”、“自省”开始,由点及面递次展开的,从人性与人格出发,逐步扩展到学院治理层面。少有纯理论式的言语表达。譬如:解读校训“做学合一,厚实融通”中“厚”与“实”的含义时,从底线的角度提出:“厚”的底线是不做恶,“实”的底线是不作假。允许犯错误,但不允许明知故犯的动机邪恶,更不允许在学生身上敛财。解释办学理念“以学生未来为本”时提出“暖、活、严”的“爱生三字经”。“暖”就是对学生要有感情,“把学生当孩子,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活”就是方式方法要灵活,“因人而异,不拘一格”;“严”就是要高标准,守住大学生公民的底线,用大学生的标准成就每一个孩子。爱生要做到“暖字到位,活字做活,严字达标”。谈学院文化建设目标时,明确提出,目标就是要使每位教职工和学生“会做人,能做事”。这种平实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有一次与长江聊天,他突然问我:“你发现我这几年有变化吗?”我确实看到了他实实在在的变化。十年来,他的精神气质、境界视域、谈吐表达、心态风格都在变化。在文化自觉自信与文化感染力方面的变化尤为突出。我想,这种变化固然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喜读书、爱思考的习惯有关,更与他十年身在教育,心在教育的实践息息相关。2005年至今,在拿到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仍坚持以学生的身份参加清华大学的各种培训学习,每月听两天学术讲座。十几年中,他接触了不少文化名人与学术精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变化,使我似有所悟:教育的高贵,在于不仅能改变被教育者,同时也在改变着教育者自身。
 

(四)

 

    长江在与年轻人聊天时爱说一句话,“我说的话你不要不在意,也不要太在意”。年青人往往不理解。在我看来,“不要不在意”反映他在思路理念方面的自信;而“不要太在意”反映了他在具体问题处理上的“自知”与“自明”。他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他初涉教育,治理教育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积累不足。因此在下属请示具体问题处置方案时,有时犹豫不决,给人的感觉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够果断与明细。长江多次与我谈到自己的这一缺陷。我相信,凭借善思、自信、自知与自省的品格,假以时日,这一缺陷不难改变。
    在长江身上,理想主义的色彩很浓,这很珍贵。做事业无疑是都需要理想主义作动力的,对教育者来说理想的支撑尤为珍贵。但是,理想境界的实现,需要时间和现实条件积累。单纯的理想化倾向往往招之急躁。我自身这方面的毛病就很突出,教训很多。长江处事虽比我更冷静,偶尔也表现出急躁情绪,在不冷静的时候说出不得体的话,就很难免了。我们两个也时有这方面的自嘲和反思。我与长江也经常一起品人评事,但从未听到他有抱怨之声。他受到过猜忌、诽谤、攻击,受过骗、上过当,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例,遇到这种事,他总说:“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他有脾气,而无牢骚。我看他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常能容人所不能容。对当前民办高校一些不公平待遇和政策方面的障碍,长江在相关会议上,包括省领导主持的会议会上会直抒己见,但私下会说:“政府也有政府的难处,环境会越来越好的。”对未来总是很乐观,用他的话这叫:“痛苦地快乐前行。”
    在识人用人方面,长江始终坚守识人有标准,用人不刻求原则,看重人格与能力。他经常说,他最喜欢与能提出问题,能影响甚至改变他思路的人打交道,不喜欢与应付、逢迎之人打交道。与长江共事,很难得到完全赞赏,他能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很容易共处,是所谓“难阅而易处”。他做事透明,喜欢本然实在之人,不喜欢出了问题找说法、没办法、虚招频出之人。他直言直行,无论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从无蝇营狗苟藏掖之态。我与其相处一直很快乐。这大概与长江处人行事的作风与风格相关。
    马长江派头不大,有担当。除管理学院事务外,他还要驾驭企业之帆走出困境,他不缺境界与思路,缺的是时间与精力。接任院长后,他经常对我说,“我接任院长是为了不当院长。”他深知自己专业方面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缺失,他在“试水”、“探水”,探识教育之水的深浅与风浪规律。他在苦苦寻觅着更识水的“泳者”与领航者。在探索中寻觅,在寻觅中探索。在我看来,这大概是长江最重的心结。“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祝福马长江在苦苦探寻之路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人别太“憔悴”。天涯路归的“灯火阑珊处”,总会眷顾那些坚守初心的人。

分享到:

作者:   编辑: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学苑北路2555号

网址:

招生电话:0359-2439999

微信:ycptu2367999

QQ:483018420

版权所有: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311号 晋ICP备2021005503号-1